當前位置:首頁 > 資訊中心 > 綠A·聚光燈 > 《生命時報???第四屆微藻營養醫學中國行
五類營養素加速骨病康復
北京大學首鋼醫院骨科副主任醫師裴 征
“營養”是生物所攝取的養料,也表示食物中營養素含量的多少和質量的好壞,更是一個動態的過程,是機體攝取、消化、吸收、利用食物或養料的整個過程。
營養追求的不是吃多好,而是自己身體對代謝相關的營養平衡理論。就像人體會首先在肢體上自動摸索一種平衡一樣,人體內的代謝、機能等也不停尋找平衡。營養平衡理論的主要任務就是研究人體在生命活動中,如何通過食物鏈來補充、調節體內元素的動態平衡,以達到提高人體健康水平的目的。骨科病人按照打破營養平衡的程度(輕/重)劃分,分為一次打擊(保守治療+小型手術)、二次打擊(中大型手術治療+并發癥)。采取保守治療或小微型手術的“一次打擊的”病人占大部分,不需要大型骨科手術。此類病人雖然營養狀況跟平時的正常生理狀態差不多,但需要特別注意骨科病人的疼痛和制動問題。骨科病人大部分躺在床上或者打石膏行動不便,疼痛會影響睡眠休息,所以這部分病人要注意給他們的營養狀態提供高能量、易消化吸收的營養。其中優質蛋白質是重中之重。這不僅因為患處對蛋白質的高量需求,而且高量優質蛋白能夠減輕傷口水腫,防止感染,增強抵抗力。牛奶、豆類、螺旋藻都是目前優質蛋白質來源。骨科病人損傷過程當中,對微量元素需求最大的是鈣鎂,所以鈣補充非常重要。再就是維生素,尤其是維生素D,其是促進鈣吸收與循環最重要的物質,維生素C對于傷口愈合也有用。所以這五大營養素:碳水化合物、脂肪、蛋白質、無機鹽(鈣)和維生素(維生素C、維生素D)對骨科患者非常重要。同時,不得不提的是水,生病的人每天水的需求量要遠遠大于正常量。骨病病人的基礎代謝率普遍要達到基礎水平的110%。足量的水和高膳食纖維能減少血栓、促進消化、改善便秘,調節體溫、稀釋尿液、避免感染。
臨床上,入院的外科患者中約40%存在蛋白質和/或熱量缺乏性營養不良。不僅是老年人,其實好多病人都營養不均衡。營養是疾病恢復的基礎,營養不夠會導致疾病恢復延遲、創傷愈合慢、低蛋白血癥、感染性并發癥與器官功能障礙,甚至出現器官功能衰竭。一些患者因為經濟等原因,在接受大手術、大疾病前營養狀況不佳,體重下降很多。統計顯示,體重下降超過20%的患者中1/3最終無法戰勝病魔;而注意營養調整、體重下降不及20%的患者中96%以上都能從疾病中恢復。所以營養至關重要,無論是在院內還是居家調養?!?/span>
營養+運動雙管齊下“治好”脂肪肝
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佑安醫院肝病中心副主任醫師杜曉菲
一提到脂肪肝,我們往往認為是吃得油膩、吃肉多造成的。其實,吃素也是引起脂肪肝的元兇之一。不科學的節食減重容易導致脂蛋白分泌不足、脂肪酸轉運異常,同樣會導致營養缺乏型脂肪肝。
脂肪肝是一種典型的生活方式病。多坐少動、膳食結構趨于高熱高脂、經常熬夜等,都與脂肪肝的發生密切相關。脂肪肝既不是胖人的專利,也不是中老年人特有,很多體型正常的人、瘦人以及90后都開始患上脂肪肝。在有限的肝臟空間里,如果脂肪太多,就會擠占正常肝細胞的生存空間,甚至把肝細胞擠破,引起肝功能損害,最終導致肝硬化甚至肝癌。對于輕度或中度脂肪肝而言,在去除病因和控制原發病后,肝組織學改變即可獲得好轉,甚至完全恢復正常。積極治療下,可以延緩疾病進展、減少并發癥。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,營養支持同樣非常重要,是否用藥和用藥選擇需根據患者病情而定。對于代謝相關脂肪性肝病,患者應改變不良生活方式、積極控制體重、限制飲酒,重視相關合并癥的預防和治療,合理選擇藥物。目前,沒有已上市的可針對性消除肝臟脂肪沉積的特效藥物,大家選購時需謹慎。此外,針對脂肪肝合并其他系統疾病的治療藥物,需要在臨床醫生的指導下服用及隨訪監測,以減少并發癥的發生。此外,還需運動治療、心理行為干預等多措并舉,均衡營養也是維護肝臟健康的至關重要的一環。由于肝臟消化、代謝功能異常,肝病患者往往在營養的攝取補充方面不像健康人那樣隨意,更需要優質營養來提高自身免疫力、改善慢性肝病的臨床結局。肝病患者的營養素要求密度要高,高蛋白質,低脂肪、低熱量,高維生素和礦物質含量豐富配比均衡的食物,營養價值就相對較高。脂肪肝患者在減肥期間需要適當增加蛋白質的攝入量,特別是優質蛋白質,其不僅能提供膽堿、蛋氨酸等抗脂肪肝因子,使脂肪變成脂蛋白,其富含的必需氨基酸還具備抗脂肪肝作用。蛋白質就像個搬運工,可以幫助人體清除肝內積存的脂肪,促進肝細胞的修復和再生。此外,減肥患者在減少脂肪同時易出現肌少癥,因此適當增加蛋白攝入配合力量運動可起到增肌的效果,避免肌少癥的發生。
作為不可多得的天然膳食營養補充劑,螺旋藻含有豐富的水溶性全效價蛋白質、多種微量元素等,對于肝病患者的調養十分有益。其獨特之處是蛋白質含量高且含有8種是人體必需但自身不能合成的氨基酸,是促進肝細胞再生、修復受損肝臟組織,保護肝臟的最佳營養素來源。此外,螺旋藻富含的葉綠素、維生素、多糖、β胡蘿卜素、鋅、硒等活性物質,能增強人體免疫機能?!?/span>
慢病長期服藥,營養修復不可少
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朝陽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宋 新
醫學研究表明,70%的慢性病是吃出來的!高血脂、高血壓、腦卒中、冠心病等心腦血管疾病、癌癥、糖尿病、慢性呼吸系統疾病等都是常見的慢性病。
慢病患者由于長期吃藥,(降糖/降脂/降壓藥物)在治療的同時,也會抑制某些營養元素在消化道的吸收,影響營養素的攝入、吸收及合成作用,干擾維生素活性功能,促使營養素從體內排出更多,從而造成人體缺乏相應營養元素。當人體營養素缺乏時,又會使藥物利用率下降,藥效大減,影響治療效果。此外,慢病患者因為飲食控制,很容易導致能量和蛋白質攝入量減少,會影響身體的各項功能,還會加重原有的病情。所以慢性病的重點在于預防 ,而不是治療。
在慢病的治療中,營養的作用越來越大,營養已經發展成為與藥物、手術同等重要的治療手段。均衡營養能夠增強我們的免疫力,而吃很多藥物可能會降低免疫力,慢病管理過程中,如果長期服藥,營養修復必不可少。鐘南山院士有一個很形象的比喻,假設把老鼠在墻上打了一個洞比作生病,藥就是用來殺老鼠的,老鼠殺掉了,可洞還在,還會有新的老鼠來,而營養就是用來補洞的。對于高血壓、糖尿病、痛風等常見的慢性病,藥物只能在一定范圍內起到控制作用,但不能讓你痊愈,因為藥物不含細胞修復所需的成分。然而,一旦有足夠的時間給予營養,如蛋白質、維生素、礦物質、脂肪等人體所需的物質,人體就會開始自我修復的過程。
疾病的本質,是指細胞受損傷的過程,這個過程長為慢性疾病,短為急性疾病,治療是指整個修復損傷細胞的過程。如果細胞能獲得足夠的營養,則疾病減少,但是如果細胞缺乏營養,疾病則增多。根據膳食寶塔,我們每周吃的食物不少于25種,每天應該不少于12種。但是現實中往往難以做到,而且每個人的飲食習慣也不是說改就能改的,對于一些特殊人群,額外的優質營養補充很有必要。比如螺旋藻適用人群廣泛,富含人體所需的優質蛋白及維生素、礦物質、活性多糖、γ-亞麻酸、β胡蘿卜素等,相對其他食品而言是一種高營養、高效率、十分穩定且有效的營養產品,同時它的功效都已經得到證實,比如增強身體免疫力、調節血脂、降糖等?!?/span>
文章來源:生命時報